DG视讯电子元器件的分类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5-07-28
  ▪ 用途:电源变压器、音频变压器、脉冲变压器、恒压变压器、耦合变压器、 隔离变压器等;   ▪ 磁芯的类型:E型、C型、环形等; ▪ 工作频率:高频、中频、低频变压器。   电感器和变压器 电线、电缆 光纤光缆 熔断器 开关 电连接器 继电器 微特电机   其中平时成绩占30%,期末成绩占 70%。 使用教材:付桂翠,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技术教程 北航出版社。2010

  ▪ 用途:电源变压器、音频变压器、脉冲变压器、恒压变压器、耦合变压器、 隔离变压器等;

  ▪ 磁芯的类型:E型、C型、环形等; ▪ 工作频率:高频、中频、低频变压器。

  电感器和变压器 电线、电缆 光纤光缆 熔断器 开关 电连接器 继电器 微特电机

  其中平时成绩占30%,期末成绩占 70%。 使用教材:付桂翠,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技术教程 北航出版社。2010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▪ 1906 年,美国物理学家,“电子管之父”Lee De Forest发明了真空三极管,利用这种新 的元件,电路能够实现放大、振荡和开关等功能;

  ❖ 电位器是靠电刷在电阻体上的滑动来取得电阻的变化,并在加电压时, 取得与电刷位移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的元件;

  ❖ 实际上是连续可调的电阻器; ❖ 在电路中可实现信号或电量控制等作用; ❖ 常见电位器绕线电位器、双联电位器、微调电位器、直滑电位器等

  失效机理 密封不佳、橡胶老化龟裂、高温高压下电解液挥发 工作电压中交流成分过大、氧化膜介质缺陷、存在有害离 子、内气压高 电化学腐蚀、引出箔片和阳极接触不良、阳极引出箔片和 焊片的铆接部分氧化 阳极氧化膜破裂、氧化膜局部损伤、电解液老化或干涸、 工业缺陷 电解液损耗较多、低温下电解液粘度增大 氧化膜致密性差、氧化膜损伤、氯离子沾污 密封工艺不佳

  热应力、机械应力 介质材料缺陷、生产工艺缺陷、银电极迁移 介质内部存在空洞、裂纹和气孔等缺陷

  工作温度及纹波电流 1. 确定工作温度或纹波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 2. 当并联两个或更多电容时,需计算接线电阻应计算在内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▪ 电路中起接通、断开、转换和连接等作用; ▪ 可将电力信号从一个电路转移到另一个电路。

  ▪ 结构形式:旋转开关、按钮开关、组合按钮开关、微动开关、杠杆 开关、双列直插式开关、拨动开关、薄膜开关、片式开关等。

  1. 电容器应储存在正常温度、湿度条件下,避免受到阳关直射 2. 最长储存期为3年

  ❖ 属于电解质电容器; ❖ 体积小、容量大、漏电流低、使用寿命长、综合性

  ▪ 由钽粉在真空烧结炉中高温烧结而成的多孔体; ▪ 电介质:钽块表面形成的阳极氧化膜; ▪ 阳极:钽; ▪ 阴极:覆盖在阳极氧化膜表面的固体二氧化锰薄膜;

  ❖ 按照材料可分为碳膜电阻器,金属膜电阻器、氧化膜电阻、 玻璃釉电阻器等。

  简单的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结构是由一个绝缘的中间介质层加外 两个导电的金属电极,基本结构如下:

  ▪ 直接标注法; ▪ 文字符号法; ▪ 色环标注法; ▪ 数字法:101表示100Ω的电阻,102表示1KΩ的电阻,223表示22KΩ。

  ▪ 控制器件,包括受控系统(输入回路)和控制系统(输出回路)两部分; ▪ 输入量(电、磁、光、热等物理量)达到某一定值时,输出量跃变式地由

  片式钽电容的正极为经真空高温烧结而成的多孔性钽块。绝缘介 质是在多孔性钽块表面,经阳极氧化生成的五氧化二钽(Ta2O5)。 且由于钽和五氧化二钽的化学稳定性都很好,故片式钽电容贮存性好, 可靠性高。

  ▪ 本身不产生电子,对电压、电流无控制和变换作用; ▪ 元件又分为:电气元件和机电元件;

  ▪ 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分子结构的成品。例如晶体管、电子管、 集成电路;

  ▪ 本身能产生电子,对电压、电流有控制、变换作用(如放大、开关、 整流、检波、振荡和调制等),又称电子器件。

  ❖ 电阻器能对电能进行吸收,故在电路中通常起限流、降压、 分压的作用,对信号来说,交流与直流信号都可以通过电 阻器;

  ▪ 指其阻值随温度、光通、电压、机械力、湿度、磁通、气体等外界 因素变化的电阻器;

  ▪ 包括熔断电阻器和敏感电阻器; ▪ 熔断电阻器又称为保险丝电阻器,超过其额定功率,可以熔断,使

  电路开路,从而保护贵重元件,防止故障扩大; ▪ 敏感电阻器也称为半导体电阻器。常见的有热敏、光敏、磁敏、气

  • 电刷接触不良(压力过低、氧化、腐蚀、线径不均); • 电刷接触压力过大等引起断线。

  ❖ 用量仅次于电阻器; ❖ 电容器能被充电和放电,稳态直流电流不能通过电容器,

  1 元器件的概念与分类 2 元器件的功能与命名 3 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

  ❖ 在ESA标准中对元器件的定义为:完成某一电子、电气或 机电功能,并由一个或几个部分构成而且一般不能被分解 或不会破坏的某个装置;

  ▪ 评价:晶体管“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伟大变革,这场变革的深远意义不亚于钢 铁的发现、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英国工业革命。”

  ▪ 1950年,William Shockley又开发出双极晶体管,这是现在通行的标准晶体管; ▪ 1954年5月24日,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

  在交流或脉冲直流电路中,电流能通过电容器; ❖ 功能:滤波、调谐、旁路、耦合; ❖ 电容器是由两个金属电极,中间夹一层绝缘体构成; ❖ 按照材料可分为纸介电容器、薄膜电容器、瓷介电容器、

  ❖ 课时安排:24学时,2学时/次。 ❖ 任课教师:付桂翠、张素娟 ❖ 课程安排:课堂教学22学时。

  ▪ 1961年,仙童半导体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共同推出了第一颗商用集成电路。

  1. 注意电压的极性不能接反 2. 应确定交流电压的峰值不超过定电容的额定电压

  1. 电容器如接触水、盐水、油或受潮后不应马上使用 2. 不要在高度震荡、冲击环境中使用

  1. 不要装错电极 2. 260℃下焊接时间不超过10s,或350℃下不超过3s 3. 确保电容器的封口位置不受压

  ▪ 1959年7月,仙童半导体的诺伊斯(Robert Noyce)研究出一种二氧化硅的扩散 技术和PN结的隔离技术,并创造性地在氧化膜上制作出铝条连线,使元件和 导线合成一体,从而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平面制作工艺、为工业大批量生产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;

  ▪ 半导体材料:硅-地球上含量最丰富之一的元素,商业化价值更大,成本更 低;

  ▪ 真空三极管的发明,使电子管成为实用的器件; ▪ 功耗大,产生的热量过多,且极易烧坏; ▪ 1946年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,其中采用了大约18,000只电子管,,占地面积170

  贴片电容的结构与之类似,主要 包括三大部分:陶瓷介质,金属内电 极,金属外电极。贴片电容是一个多 层叠合的结构,简单地说它是由多个 简单平行板电容器的并联体。如右图 所示:

  ❖ GJB4027-2000 《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》 将元器件定义为:在电子线路或电子设备中执行电气、电 子、电磁、机电或光电功能的基本单元。该基本单元可由 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,通常不破坏是不能将其分解的。

  ▪ 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份的成品,如电阻器、电容器、 电感器;

  ▪ 1958年9月12日,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; ▪ 具有五个集成元件的简单振荡电路,电路中的元器件,包括二极管、

  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