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5 月 27 日临近正午,山东省高密市仁和化工园区突然被巨响打破平静。11 时 57 分,山东友道化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方向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,三公里外居民区的窗户玻璃在冲击波中纷纷爆裂,黄色浓烟裹挟着火光迅速升腾,附近工厂的监控视频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瞬间 —— 巨大的气浪掀飞车间顶棚,管道破裂处喷出的火焰与浓烟交织,形成触目惊心的蘑菇云。
爆炸发生后 12 分钟,首批消防车呼啸抵达现场。高密市消防救援大队队长李建军回忆:抵达时车间已形成立体燃烧,外围管道还有多处泄漏点,必须立刻划定警戒区。 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三级响应,周边 5 个区县的 55 辆消防车、232 名消防员陆续增援,危险化学品专家团队同步赶赴现场。消防人员身着重型防化服,在高温和有毒气体环境中架设水炮压制火势,同时用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二次爆炸。
距离事发地 800 米的仁和社区居民被紧急疏散,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敲门:带上贵重物品,往西北方向的中学操场集合! 现场指挥部在无人机测绘基础上,将警戒范围从最初的 500 米逐步扩大至 1.5 公里,交通管制延伸至周边主干道。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的移动监测车实时显示,初期苯系物浓度超标 3 倍,指挥部通过短信向周边居民发送防护提醒:关闭门窗,避免外出,佩戴棉质口罩。
随着救援推进,涉事企业山东友道化学的背景逐渐清晰。这家隶属于豪迈集团的化工企业,曾因 连续流绿色合成技术 在行业内声名鹊起,其生产的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刚刚在 4 月获得美国 EPA 登记,被视为打破国际垄断的明星项目。厂区宣传栏里,本质安全 智能工厂 的标语格外醒目,却掩盖不住近年来的环保瑕疵 —— 近三年五次因废气处理问题被处罚,今年 3 月刚因RTO 焚烧炉停运导致废气直排 被罚款 12 万元。
在厂区外等待消息的员工透露,涉事车间负责甲氧虫酰肼中间体生产,该工艺涉及硝化、氯化等高风险反应。上个月就听说反应釜压力传感器有点问题,但一直没停机检修。 一名不愿具名的技术人员坦言,车间里不少工人只接受过简单的岗前培训,什么工艺危险度分级,我们只知道按流程操作。 这些细节,为事故调查埋下重要线索。
尽管官方调查仍在进行,现场初步勘查与行业经验已勾勒出可能的致灾链条。高温天气成为不容忽视的外部因素,事发时气温达 32℃,而硝化反应的最佳控制温度应低于 25℃,过热可能导致反应失控。更关键的是设备管理漏洞:本该每年进行的压力容器年检,因生产任务紧张已延期两次;监控显示,爆炸前 10 分钟,车间温度传感器数据出现异常波动,但 DCS 控制系统未能触发紧急停车。
管理层面的短板同样明显。企业安全台账显示,针对连续流工艺的专项应急演练,最近一次竟在 2023 年。我们有预案,但没真的练过怎么处理管道泄漏。 一位现场处置的安全专家指出,当首个泄漏点出现时,岗位人员未能及时识别风险,错过了遏制事故的最佳时机。这种 重技术、轻管理 的倾向,在化工行业并非个例 —— 先进工艺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,也让部分企业产生安全错觉。
截至发稿,火势已基本扑灭,但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停止。伤员救治情况、环境长期影响、责任追究进展,每一个问号都牵动着公众的心。更重要的是,这起事故暴露出的深层问题 —— 当技术进步与安全意识不同步,当经济效益与风险管控失衡,任何 先进工艺 都可能成为隐患的温床。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DG视讯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